車削加工零件表面各種缺陷、原因及解決辦法:
一、精車外圓時,圓周表面上有混亂的波紋。
產生原因:
1、主軸滾動軸承的滾道出現磨損。
2、主軸的軸向間隙過大。
3、用尾座支持工件切削時,頂尖套不穩定。
4、用卡盤夾持工件切削時,因卡盤法蘭孔內螺紋與主軸前端的定心軸頸螺紋配合松動,而引起工件不穩定,或卡爪成喇叭孔形狀,使工件夾持不穩。
5、四方刀架因夾緊刀具而變形,引起其地面與上刀架底板的表面接觸不良。
6、上下刀架(包括溜板)的滑動表面之間間隙過大。
7、走刀箱、溜板箱托架的三支承不同軸,轉動憋勁(卡阻現象)。
解決方法:
1、更換主軸的滾動軸承。
2、調整主軸后端推力球軸承的間隙。
3、檢查尾座頂尖套與軸孔以及夾緊裝置,若失去作用時,可先修復軸孔。
4、改變工件的夾持方法,用尾座支持住進行切削。
5、刮研修整方刀架底板接合面,使其達到均勻的全面接觸。
6、調整所有導軌副的塞鐵壓板,使其配合均勻,搖動平穩輕便。
7、檢查各支承,必要時拆下重新裝配。
二、精車外圓表面,每隔一定長度重復出現波紋。
產生原因:
1、溜板箱的縱走刀小齒輪與齒條嚙合不正常。
2、光桿彎曲或光桿、絲桿、走刀桿三者的安裝孔不在同一平面上。
3、溜板箱內某一傳動齒輪可能損壞,或由于節徑振擺引起的捏合不正確。
4、床頭箱、走刀箱中的軸彎曲或者齒輪損壞。
解決措施:
1、調整嚙合間隙,并使齒輪齒條在齒面全寬上嚙合。
2、應將光桿拆下校直;裝配時要保持三孔同軸及在同一平面上。
3、檢查與校正溜板箱內的傳動齒輪,損壞必須更換。
4、檢查傳動軸和齒輪,校直傳動軸,更換損壞齒輪。
三、圓柱工件加工后外徑錐度超差。
產生原因:
1、床頭箱主軸中心線,對溜板移動導軌的不平行度超差。
2、床身導軌傾斜度超差或裝配后發生變形。
3、床身導軌面嚴重磨損,溜板移動時在水平面內的不直度和溜板移動時的傾斜度超差。
4、因主軸錐孔中心線和尾座頂尖套錐孔中心線,不在同一直線上。
5、刀刃不耐磨產生的影響。
6、床頭箱溫升過高,引起機床熱變形:由于運動而產生摩擦熱量,其熱量被潤滑油所吸收,成為一個較大的次
生熱源,熱量從床頭箱底部傳給了床身、床頭,使床身結合部位溫度升高,發生膨脹,使機床產生熱變形。
解決方法:
1、重新校正床頭箱主軸中心線的安裝位置,使工件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。
2、用調整墊鐵來重新校正床身導軌的傾斜度。
3、溜板移動在水平面內的不直度和溜板移動的傾斜度較小時,其導軌面無大面積劃痕,可用刮研導軌來修復。
4、調整尾座兩側的螺釘,消除錐度。
5、修整刀具、正確選擇主軸轉速和進給量。
6、適當調整主軸前軸承潤滑油的供油量,更換合適的潤滑油,檢查油泵進油量是否堵塞。
四、精車后,工件端面中凸。
產生原因:
1、溜板移動對床頭箱主軸中心線的不平行度差。
2、溜板的上下導軌不垂直度差。
解決方法:
1、校正床頭箱主軸中心線的位置,在保證工件正錐合格的前提下,主軸中心線向前偏,即偏向刀架。
2、刮研溜板的導軌面,并使溜板的上導軌的外端偏向床頭箱。
五、車削螺紋時,螺距不均及亂紋。
產生原因:
1、機床絲桿磨損彎曲,開合螺母磨損與絲桿不同軸而嚙合不良,間隙過大,并且是因為燕尾形導軌磨損而造成開合螺母閉合時不穩定。
2、由主軸經過掛輪而來的傳動鏈間隙過大。
3、絲桿的軸向間隙過大。
4、公、英制手柄掛錯,撥叉位置不對,或掛輪架上的掛輪掛錯。
解決方法:
1、校直絲桿,調整絲桿與開合螺母副的間隙,修刮燕尾形導軌,保證開合螺母閉合時穩定。
2、檢查各傳動件的嚙合間隙,凡屬可以調整的,如掛輪等均應調整。
3、調整絲桿軸向間隙及其竄動。
4、檢查手柄、接叉,掛輪是否正確,錯則改之。
六、工件產生橢圓或棱圓。
產生原因:
1、主軸軸承間隙過大。
2、主軸軸頸的橢圓度過大。
3、主軸軸承磨損,或主軸末級齒輪精度超差,轉動時有振動。
4、主軸軸承套的外徑成橢圓或床頭箱體軸孔成橢圓,或兩者配合間隙過大。
5、機床頂針尖磨偏,或工件頂針孔不圓。
解決措施:
1、調整主軸軸承的間隙;如果車床在高速下工作,則調整的間隙要稍大一些,如果在低速下工作時,則間隙要小一些。如果按低速來調整主軸間隙,往往在高速工作中可能發生抱軸現象。所以,應根據車床的日常使用規范轉速范圍進行調整,一般的間隙要在0.02~0.04毫米之間為宜。
2、對主軸的軸頸進行修磨,從而達到對圓度的要求。
3、刮研軸承,更換滾動軸承或末級齒輪。
4、若軸孔的不圓度特別差時,要先刮圓、刮直,然后采用“局部鍍鎳”等方法修復;若是滑動軸承,必須更換新的軸承套。
5、修磨頂針或工件頂針孔。